close
是祁欣轉寄分享的,在蘇開儀老師網誌上轉貼過來。

教會音樂淪陷了!?
(一位大專團契輔導對「敬拜讚美」與「教會禮拜音樂」之初探)
/邱淑貞
 
現象
「敬拜讚美」風靡全國,敬拜讚美樂團已由當年『讚美之泉』的一枝獨秀到如今是百家爭鳴,眾教會也紛紛在禮拜程序中加入「敬拜讚美」的項目,彷彿若不這麼做就是沒靈命、落伍、迂腐、LKK了。就曾在論壇報看到一篇「聽見石頭在唱歌」台語敬拜新歌發表的報導,文中強調創作者大部分有長老教會背景,又會中陳逸豪牧師等人都說「神的復興不僅臨到講國語的教會,也要臨到講台語的教會」、「這些歌很多是長老教會的神學生寫的,他相信復興的靈也要在長老教會燃燒」……一派「敬拜讚美」等於靈性復興與否的指標。
 
相對的,筆者也聽到許多對於教會流行敬拜讚美的反彈,一位音樂同工就曾痛心的分享一個經驗;某次禮拜檢討會議中牧師要求司琴者前奏不要彈太長、太悶的曲子,最好是活潑一點的敬拜讚美曲!當然這可能是那位同工把牧師的個人要求誤以為全體教會對崇拜中音樂的「標準模式」要求,但是不可諱言的是:教會的傳統禮拜模式已然受到衝擊,而這個衝擊也使教會的會友們大受震盪!許多「老」信徒們感慨傳統禮拜的神聖莊嚴、吟詩的優美高雅已被破壞殆盡,日前一位享譽國際的蕭姓台灣國寶級音樂家就對教會禮拜的音樂「演化」表示憂心不已!在極力"挺"敬拜讚美與憂心禮拜之優美傳統淪喪;這種兩相抗衡的現象中您又是(或被)歸屬於哪一類呢?
 
對敬拜讚美之我見
針對「敬拜讚美」已有多篇由學有專精或深具學術涵養的學者專文研討;如駱維道牧師或<教會公報>第2514期信仰言論版葉啟祥老師所著<生命飛揚時我就高唱耶穌,我愛你!-敬拜讚美的迷惘與整全>,或者筆者此時再就這個題目作探討已屬贅述,但本文主旨不僅止於專文探討「敬拜讚美」,而是嘗試兼顧禮拜與敬拜讚美之關係,而且本文將從大專學生事工團契輔導的立場來作思考切入點。
對於敬拜讚美,筆者有著「又愛又恨」的情結,愛的是它那在年輕人當中極富「面遇神之經驗」的熱切感染力;恨的是當它被錯用於教會禮拜時卻打斷了個人「與神面遇」的深沉感動!在這當中左右搖擺之餘卻也漸漸察覺到現今「敬拜讚美」與「教會禮拜音樂」產生激盪時所呈現的現象有社會趨勢與世代文化發展特色之因素含括其內,根據觀察或實際參與其中,筆者有幾點小小發現:
 
‧敬拜讚美-趨勢文化的表徵
敬拜讚美之所以蓬勃發展的因素之一是「市場需要」。筆者認為這種現象與社會變遷、因應時代特性的演化有關。大體而言,敬拜讚美的「市場對象」以X世代、新新人類為主,而這些團塊世代主體對象所處的文化表徵是「淺、換、玩、新」,每一個世代皆有該世代之特性,你怎能要求一群長於圖像思維、不善於以文字作為溝通、思考、感受工具的青少年中規中矩坐在禮拜堂聆聽莊嚴神聖的信息?修辭優美高雅的詩歌對他們而言可能已是一種異化經驗,絲毫不能全人溶入其中了。但是敬拜讚美可就滿足了時下年輕人的需求,在這裡面沒有艱澀難懂的語彙;有的是更多感官經驗的實際參與,在這種情況下要年輕人不敬拜讚美也難!
 
‧敬拜讚美-提供年輕人「舞台」
長久以來長老教會不能否認的一個事實是-年輕人一向是教會中較受漠視的一群。這群教會的未來們卻因為意見的遭漠視或不滿於長老教會的「又長又老」、太理性沒有屬靈的操練而選擇疏離甚至出走,同時我們也看見許多採取「敬拜讚美」的教會年輕族群逐漸回流,於是更多的教會起而效之。敬拜讚美為什麼會吸引年輕人來到教會?原因之一是它給年輕人們一個「舞台」!
 
敬拜讚美滿足新世代人類喜好參與、要求表現的特質;不論是敬拜讚美的領唱群英姿、鍵盤手、貝斯手、鼓手迷死人的帥勁或創作歌曲的才情….,以往是高高在上不可褻玩的"聖"詩,如今的敬拜讚美卻是普羅大眾得以親近創作、表達出年輕一代對信仰的看法、感受,莫怪年輕人會對敬拜讚美如此熱中囉!
 
‧敬拜讚美不等於萬靈丹,更重要的是-信仰內涵如何再深化!
葉啟祥老師在2514期教會公報所著<生命飛揚時我就高唱耶穌,我愛你!-敬拜讚美的迷惘與整全>一文讀來真是令人擊節稱賞,文中對敬拜讚美有極精闢的分析而不是一昧的排斥批評。就如葉文所言,許多敬拜讚美其排場、音效、燈光、樂團、邀請之特別來賓一次比一次豪華、大牌…,問題是這樣的「感動」源自何處?聖靈的引導?還是音效排場的感染作用?這樣的敬拜讚美是靈命枯竭、信仰乾涸的救命丸嗎?所以啦;教會不冷不熱嗎?來一帖「敬拜讚美」吧,包你藥到弊除!?
 
嘗聽說敬拜讚美之詩歌旋律歌詞庸俗,又說其實是LKK們不習慣這樣的表達,對這番評論我持保留態度!筆者曾接觸過一首旋律歌詞俱美的歌曲(我實在無法將之歸類為敬拜讚美詩歌),歌詞部分節錄如下:「守夜的人凝望漆黑天空,等待天亮黎明時刻,時間緩緩移動心靈焦急等候回到溫暖的家享受甜甜蜜蜜的家……」全首在這個情境中打轉直至最末終於出現「我的心盼望主勝過守夜的人盼望天亮…夜走了、天亮了、心開了、主來了!」
 
對一個處於信仰初階的信徒(而且是年輕一代的吧!)這是一首蠻能領人「入門」的歌曲,可是我絕不會建議在禮拜時選用這首歌曲;為的是這首歌曲空有詞藻之堆砌卻是信仰深度空洞淺薄!一位團契學生就跟我分享在教會禮拜時,這首歌一點也不能激起她的感動,因為她覺得在這首歌裡她無法「被神摸著」!照這樣說來的話;敬拜讚美之所以為部分人不能接受的原因是旋律歌詞庸俗?還是不習慣敬拜讚美的表達方式呢?或許也有上述的原因吧,但是恐怕最大的問題是在於信仰內涵深度不夠又擺錯地方了!明明是一首適合慕道友程度的「帶動唱」,你卻把它放在一場會眾已有信仰基礎又期待藉著參加禮拜而與神面遇的聚會當中,莫怪乎大家不能在教會中接受這款的敬拜讚美,因為無法「被神摸著」呀!
 
教會禮拜之音樂被敬拜讚美攻城掠地,棄械投降了?
‧教會禮拜與敬拜讚美的「愛恨糾葛」
教會禮拜的音樂已經被攻城掠地棄械投降,淪陷於敬美讚美的強大音效催人熱淚中而不復聖詩之傳統優雅了嗎?猶記得駱維道牧師在<南神通訊>復刊號22期中提醒我們-教會禮拜已亮起紅燈了!其中駱牧師問了一個問題很發人深思:「…『敬拜讚美』是禮拜的一部份嗎?若是,則應如何與禮拜配合?」
 
敬拜讚美在禮拜中的「合法」與否,或許我們可以先從敬拜讚美的「原發性」作思考。台灣的敬拜讚美最早起源於韓國的何用仁牧師,之後的「讚美之泉」更是帶動年輕人投入敬拜讚美的風潮之中,我想知道的是若沒有上述「外來因素」的媒介,以台灣的環境有可能產生「本土自發性」的敬拜讚美嗎?還是敬拜讚美只是另一波新型態的「敬拜流行品」,在時空嚴厲考驗下終被汰換而不留痕跡?它的神學立場何在?它與傳統教會唱聖詩的部分又有何異同呢?這些問題因涵蓋層面廣泛不隸屬本文討論範圍之內,但卻是討論敬拜讚美的適存與否時當謹慎考慮的依據評準,我們不應該再一昧的用情緒、習慣來驟下斷然否定的結論。
 
時代巨輪在轉動,當我們思考敬拜讚美與教會禮拜之間的關係時,重點可能也不該只放在合不合宜的觀點上了,因為若是硬生生打壓敬拜讚美風潮只怕徒增反感罷了!更重要的恐怕是如何「改進」敬拜讚美以配合禮拜而不顯突兀吧!說到這一點,我認為有必要來思考敬拜讚美的定義。
 
什麼是「敬拜讚美」?美美的燈光控制、百萬豪華級的音響效果、制式化催淚彈台詞、肢體語言外加使人目不暇給的舞群伴舞…,這種特會級的標準配備才叫「敬拜讚美」?若是如此才叫敬拜讚美,那筆者也很懷疑有幾間教會能應付得了這種專業樂團、舞團水準的要求呢!但是當吾人口唱心和的沉浸詩歌情境之中便是「敬拜讚美」時,又我要問了;傳統聖詩不能拿來「敬拜讚美」嗎?
 
筆者身為團契輔導又兼顧團契音樂事工,對於「敬拜讚美」我的態度是學習保羅傳福音的態度;對什麼樣的人傳福音就「投其所好」。既然我們心胸夠寬大的可以設身處地思考福音應該如何與不同文化對話,難道我們卻不能容忍青少年用他們的次文化呈現方式表達出他們對信仰的追求及與神的面遇嗎?
 
當然我也深知敬拜讚美的歌曲有一個特性;容易煽動熱情卻不容易刻骨銘心,就像賣火柴少女的火柴一般;易燃也易「夢幻破滅」!這卻也提醒了我;一個好輔導就是要懂得「補其之不足」。當年輕人們藉由敬拜讚美而踏上信仰之途後,接下來就是要如何讓這群心腸柔軟易感的年輕人脫離感官經驗重度刺激卻信仰內涵薄弱之境,進而加強他們對信仰內涵的更深度的追求吧!
 
用心靈與誠實敬拜
身為熱愛敬拜讚美的年輕學子之團契輔導,又受傳統教會音樂之薰陶,常常理智情感會在傳統教會音樂與趨勢文化所趨的敬拜讚美中拔河,同時也得知在敬拜讚美席捲教界之際,又有不少教會(不僅止於長老教會)購買或計劃添購教會樂器之王-管風琴;這種屬於LKK級的傳統樂器。這個現象也引起我的臆測;可能是人們那慣於接受電子合成重金屬音樂的耳朵、被高度物質化主導的機械僵化心靈終於對現代主義的過分依賴科技產生了反動,反璞歸真的願望在這種宛若天籟的風管合鳴傳統樂音裡實現;人們因為聆聽這個樂音而找到真實不做假的內在虔誠之境吧!…原因真的相當耐人尋味!
 
在未經深入探究原因之際真相如何尚不得知,但當我們在討論禮拜應歸回傳統禮拜之神聖優美或轉向敬拜讚美的熱情有勁時,更重要的問題應該是問:我們是用什麼態度作禮拜吧?
 
耶穌說:「…...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祂,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祂。」(約翰福音4:23)。是的,比起禮拜的莊嚴神聖的禮拜儀式或敬拜讚美的狂熱吸引力,更重要的是:用心靈和誠實來敬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ianshuan 的頭像
    tianshuan

    天旋音樂靈修小組

    tiansh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